第591章 与太古地产的合作 (第1/2页)
约翰施怀雅笑道:“这点杨生放心,我这最后一个要求绝对对你我双方都有好处的,这是关于你我的饮料产业与制糖产业的。”
“说来听听。”杨文东问道;
如果是合则两利的生意,那自然可以考虑,别说太古这家企业他未来不可能收购,就算是自己的目标怡和系,如果眼下的合作有利,那自然也可以答应。
约翰笑问道:“我知道杨生在马来西亚投资了大量地皮,准备改造成甘蔗农场?”
杨文东点点头道:“对,确有此事。”
当初他与郭贺年的合作,是两家私人公司的合作,没有对外公布的义务,也不想着到处说;
不过随着郭贺年在马来西亚大规模的投资,外加香港这边大量的屈臣氏员工前往参与开发,自然就逐步的走漏了消息,涉及到这么大规模的投资,当投资落地的时候,也不可能做到隐瞒外人。
“佩服,杨生的胆量真大,我太古集团,可不敢在东南亚投资这么大规模的土地的。”约翰说道。
虽然自己是英资企业,可这也并不能保证自己的投资在一些不确定的地方就是绝对安全的;甚至就算安全性没问题,但陌生地方能不能有回报,也不敢保证;
涉外投资,即使是美国资本,很多时候也被亏的吐血,但也没办法。
杨文东则道:“那约翰你的意思是?想跟我一起投资东南亚?”
站在任何一个人的角度来看,自己的投资的确是风险太大了,但核心其实在于郭贺年这个人,未来的亚洲糖王,在整个制糖产业链中,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不是与郭贺年的合作,那即使是作为穿越者知晓马来西亚未来的投资环境是安全的,也不会去投资农业的,绝对可能会亏。
约翰摇摇头说道:“不是,我是想锁定你们的未来的部分糖类期货订单。”
“这没问题,我也就很乐意与任何客户合作。”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大规模的粮食贸易,紧急需要的情况下其实是非常少见的,大部分都是提前签好合同,或者在国际市场购买期货订单,甚至期货诞生的本意,就是为了帮助农产品销售;
本质原因是工业品、石油都是可以存储的,而农业品不行,放时间长了就会坏,这个损失任何国家都承受不起,于是合同制与期货便诞生了;
糖类也是一样,国家上的贸易基本上都是期货制度,这也是为什么几年后内地有一次严重缺糖,找到糖王郭贺年后,他也短时间无能为力,后来还是用了很多招数,才偷偷摸摸的买了一些平价卖给了内地。
约翰笑道:“好,涉及到多少金额与价格,我旗下的饮料工厂会与屈臣氏协商的。”
“行,我也会与屈臣氏说一声。”杨文东回道;
双方老板只是决定是不是合作,后面自然有手下去负责了,如果价格差不多那二人只需要最终知道或者签字即可,如果价格始终谈不拢,那球才会再到二人手中。
这其实也不算是很大的合作,不过工业合作可以说是非常长期的,几十年都有可能,这个金额总的算起来,就可能远比一个地产项目大了。
约翰施怀雅眼见今天还比较顺利,便又问道:“杨生,太古与屈臣氏也算是竞争对手了,希望我们以后的合作,不会因为这些而受到影响。”
“那是当然,饮料市场多大?我们算的了什么?”杨文东摇摇头笑道:“至于可乐代工,我们不过就是做苦力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竞争对手,我们可算不上。”
全球的饮料产业规模,远超过香港的GDP,他们两家的饮料业务,不过是市场的九牛一毛罢了;
以后红牛或许能够成为饮料行业的巨头之一,但太古并不会,未来几十年它还会是可口可乐的代工厂,纵然借着内地市场规模也不小,但远比不上红牛的,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