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5章、矿炉县方老爷高中! (第2/2页)
一路上,贡生们表面上一个个面色严肃,但实际上,他们眼睛的余光总会朝着四周扫描。
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进入皇宫,并且对于大多数贡生来说,或许这就是人生最后一次进入皇宫。
等他们到了地方,就任县令之后,基本上就没机会进入皇宫第二次了。
毕竟以县令为起步,耗费人生数十年,到退休的时候,多数人最多也就只能混上个正四品知府罢了。
而正四品知府想要进入皇宫觐见皇帝,也是不可能的。
负屃宫距离宫门不算远,步行十多分钟就抵达。
此时负屃宫外有大批的禁军甲士把守,他们都穿着最精良的铁甲,浑身透出一股彪悍气息。
方小悦目光从这些甲士身上扫过,心里衡量着他们与张元明的个体实力差距。
心里略微估算之后,方小悦就判断出此时的张元明如果手持厚背刀的话,对抗三名甲士并不算太大问题。
可别小瞧了这些身经百战的甲士,他们每一个都是从血海肉山里厮杀出来的精锐。
再加上他们身上厚实的铁甲,百锻而成的长刀,面对一般的县兵,一打十都不算什么问题。
此时负屃宫内,一位面色略微焦黄的中年男子穿着一身明黄色的龙袍微微斜靠在龙椅靠背上,十多名身着绯色官袍的官员恭敬的竖立在两侧。
“禀报陛下,贡生已到殿外。”
一名守候在宫门外的大太监走了进来,朝着皇帝跪下禀报道。
“宣!”
皇帝微微抬了抬眼,低沉道。
“陛下有令,贡生进殿!”
随着大太监拉长了的声音,贡生们纷纷低着头进入负屃宫。
负屃宫里早就摆好了三十张书桌,贡生们在大太监的带领下,朝着皇帝陛下三拜九叩之后,便依次入座。
殿试的考卷只有一题。
论国之隐患。
不得不说,当贡生们看到这题目的时候,齐齐眉头一皱,后背隐隐冒出冷汗。
别看这些贡生平时自称狂生,批驳时事,自誉为宰相之才,可真到了这个时候,却一个个隐隐有了惧意。
方小悦看了这道题,也感觉略微有些难。
殿试与会试的考试模式完全不同。
殿试乃是由皇帝陛下亲自主持策士。
说白了,所出之题就是考察贡士在国家大政方针上的水平。
要说眼前这道题,别说贡士了,就算是举人,秀才,或多或少都能够答出一些来。
譬如什么吏治混乱,什么官场党争频发,什么文武不和,苛政如虎甚至于土地兼并,北方草原诸国虎视眈眈等等都可以拿来当成这道题的答桉。
但问题是像这样的策论,你一旦答出来之后,就等于是你的施政纲领。
说白了,就好似方小悦原世界里那些议员的政治光谱一样。
这玩意是不能随便改变的。
譬如你写了吏治混乱,那么你以后肯定就得和吏治开战,梳理混乱的吏治,从而与天下的恶吏、贪吏、劣吏为敌。
你如果写了文武不和,就必然要去调解这种不和。
写了土地兼并,你就得去限制大地主集团等等。
总之,这就等于提前给自己准备一帮政敌。
当然,你当官之后,也可以不按照自己写的策论来,但那样的话,就会被人批评没有风骨什么的,在文人里的名声就臭了。
就好似百年之前,某位阁老就以廉洁奉公而闻名于世,只可惜在某位大太监崛起之后,这位阁老随即就拜在了大太监门下,成为了对方在前朝的政治盟友。
因而其也被文官们唾弃为阉党。
等到那个大太监被新任皇帝赶下台之后,那位阁老也就成为了典型的文官败类,被世人所骂为阉狗,从而身后名不保。
殿试开始没一刻钟时间,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陛下就感觉不耐烦了,起身摆驾离开,将殿试的事情丢给了几位副考官。
皇帝陛下乃是主考官,那么这些副考官的身份也是相当骇人的。
其中有主持前朝大事的首辅与他的三位小伙伴,以及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人。
随着皇帝陛下一走,一干官员就变得轻松了很多。
毕竟皇帝在这里的时候,他们是不能过于放松的,否则就是御前失礼。
而皇帝一走,他们就可以坐在那里喝喝茶,休息一下老胳膊老腿。
至于下面的贡生,见皇帝走了,一个个也放松了不少。
但即便是如此,其中不少人坐在那里依然是焦躁不安。
实际上就连方小悦都有点头痛。
在寻思良久之后,他还是落笔了。
不过他写的策论则是以劝农为主,开篇就指明国之隐患为粮食产量与人口日益增长的矛盾。
方小悦接下来,没有去说什么田地兼并,而是阐述了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乃至于建议加强对新品种粮食的推广种植等等。
就策论格式而言,方小悦很完美的做到了,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最后将大泽国两百多年的繁荣归根于历代皇帝坚持农业为重的政策。
当然,方小悦也不敢完全肯定自己的策论会被皇帝陛下看上,不过以他四书文20级的水平,将这篇文章写得花容锦绣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虽说殿试一共也就只给了半天的时间,但对于那些贡士而言,倒也是绰绰有余了。
毕竟任何一位过了会试的贡士,在殿试时的难点都只是如何确定自己的策论方向,只要确定了,写出一篇文章并不是什么问题。
因而即便一些贡士前面好似猴子一样抓挠,但他们看到时间不够之后,写起来还是很快的。
最终所有贡士都在时间结束之前完成了自己的策论。
等到小太监们上来收卷之后,贡士们朝着没人的龙椅齐齐一拜,然后排队离开负屃宫,按照原路离开皇宫。
而首辅等人则开始翻看收上来的试卷,并将自己看好的试卷挑出,放在一旁。
对于这些官员来说,他们看好的试卷无疑就是与自己施政纲领一样或者相近的。
很快,十五张试卷就被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