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4章、将进酒! (第1/2页)
这次前往螯仙湖文会,四人乘坐的乃是一辆牛车,牛车则是云巨爵带来的。
他家里是矿炉县县城谪仙酒楼的东主,家中子弟上省城赶考,派遣一辆牛车并不算什么奢侈的事情。
今天天气不错,坐在牛车上的时候,几人就开始吟诗作对。
方小悦略微平静一些。
等到螯仙湖的时候,他下了牛车,忍不住长长吸了一口气。
这螯仙湖果然名不虚传。
其占地三百多里,湖畔长满了一排排的柳树,湖水清澈,湖面如镜,一艘艘画舫在湖面上游荡,平添几分娇色。
那省城巨贾钱来鹏做事极为细致,他甚至于在路口处派了仆人迎接。
见到方小悦四人从牛车上下来,就有一名年轻仆人急忙跑来:“几位秀才爷,请往这边走,文会乃是在那艘大画舫上举办。”
方小悦还以为这文会规模不会很大。
因为那画舫再大也是有限的,能够容纳多少人?
可等到在湖边转个弯,来到一处湖湾的时候,雷旺才等人的眼睛就瞪大了。
就连方小悦都忍不住说道:“画舫之大,一眼放不下啊。”
的确,那钱来鹏用来举办文会的画舫之大,简直就出乎了众人的预料。
其落在湖畔,看上去,比附近那座小山还要大上一圈。
等众人在仆人的引导下,登上画舫之后,方小悦略微环视一圈,就得出了结论,这座画舫至少能够容纳千人在上面吃酒喝茶玩耍。
可以这么说,这艘画舫放在这里,就等同于湖面上的一座小岛。
画舫上有着好似自助餐一样的流水席,秀才们可以随时坐下,吃菜喝酒不亦乐乎。
仆人们来往匆匆,不断上菜。
不得不让人感叹,这钱来鹏的钱真心是没地方花了。
这画舫就不多说了,毕竟是人家私有之物,造好之后可以用很多年。
但供给三四百名秀才食用的饭菜,上百名仆人以及酒水等等,这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方小悦看见不少秀才在那里大快朵颐,一个个犹如饿死鬼投胎一般。
当然,对此,他并不感觉奇怪。
别看秀才在社会上的地位很高,一般的商人看到秀才都要恭敬三分。
可秀才大多数都比较穷。
朝廷发的那点钱粮也就够一家三口勉强户口罢了,想要一周吃上一顿肉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据方小悦所闻,就矿炉县的秀才,还有半年都没吃过一顿肉的。
因而这些秀才趁着钱大巨贾举办文会的时候,大吃大喝,拼命填满饥饿的肠胃就不足为奇了。
方小悦此时也有些饿了,与雷旺才等人一起,取了盘子,夹了一些硬菜,找了个小方桌围坐而下。
吃了一会之后,便有人出现在画舫二楼的露台上,用力的拍了拍手:“诸位秀才爷,鄙人的东主钱老爷想要说几句。”
雷旺才倒是对钱来鹏的情况比较熟悉,一边啃着一根卤猪蹄,一边介绍了起来。
那是钱来鹏的大管家,姓王,站在他旁边的那个大胖子就是钱来鹏。
这并不奇怪,这年头也没有什么健康健身的说法。
有钱的商人大多爱吃,又不缺吃,因而大多长得比较肥胖。
反倒是那些官宦人家,比较讲究养生之道,因而身材都较为消瘦。
“诸位都是朝廷的贤才,我就废话不多说了,这次文会,夺得第一的奖赏翻倍!就算没有得到任何奖赏的,鄙人也有礼物相送。”
钱来鹏一句话就让文会的气氛变得热烈了起来。
秀才们有的凑在一起窃窃私语,有的则是盯着湖面寻思着什么,还有的高声叫好。
说实话,就算是秀才,喝了酒,其形象也不怎么合格。
随后,仆人们便给秀才们送上纸笔墨砚。
方小悦磨了一些墨,试了试笔,感觉这笔墨纸砚的质量都不错,即便是在这省城也算得上是精品了。
不过他看到雷旺才等人没动,倒是有些好奇的询问。
雷旺才苦笑一声:“明瑞兄,你的《月下独酌》,我可是见过的,有你在这里,我等人就不献丑了。”
这倒是让方小悦想了起来,当初自己考上秀才之后,回到矿炉县,被县令叫去,就在酒席上,自己作了......嗯,抄了李白的一首月下独酌。
他记得雷旺才三人并不是自己同一期的秀才,没有赴宴。
但现在看来,名作就是名作啊。
恐怕这首月下独酌在整个矿炉县的读书人里已经传播开了,否则的话,雷旺才等人也不会说出这话。
方小悦笑着摇了摇头,也罢,以雷旺才等人的诗词水平,想要在这文会上夺得前三名,难度极大,说不献丑,倒也没有错。
随后他就落笔,写了一首李白的将进酒。
这倒不是他按着李白薅羊毛。
而是李白这首诗很适合用在这个地方。
再说了,像钱大巨贾举办的文会上,如果能够写出一首千古绝唱的诗来,对于他的文名传播是很有好处的。
当然,方小悦为了适应这个世界,将将进酒的一些内容略微修改,免得露出马脚。
写好这首七言歌行之后,他便端起茶杯,笑着问旁边已经看得目瞪口呆的雷旺才三人:“雷兄,汤兄,云兄,这诗还可一观?”
“这首诗太好了。”雷旺才被问之后,方才从对诗的震撼之中回过神,忍不住夸道。
“雷兄,这诗岂止好啊,简直就是人间绝句,天上谪仙所做。”
汤武城此时已经激动得连话都快说不清楚了。
“君不见煌河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仅仅这一句,就足见方兄的豪迈之情啊。”
云巨爵此时也是一脸的震撼,急忙夸赞道。
这并不奇怪,对于这个世界里的读书人来说,李白的将进酒杀伤力太大了。
很快,就有仆人上前,将写有这首将进酒的白纸送到了钱来鹏手上。
之前就说过,这钱来鹏原本就是举人出身,如何看不出这首诗的精妙之处,见到这首将进酒之后,足足将这首诗来回通读了数遍之后,方才惊叹出声:“仅凭这首将进酒,吾名必将传千古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